研究简介
肝内胆管癌(ICC)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恶性肿瘤。近年来ICC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发病率上升可能与病理学诊断水平升高相关,但更关键的原因是该病致病因素多且普遍存在,包括病毒和寄生虫感染、肝内胆管结石、湿热气候、化学物质接触以及代谢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肥胖症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)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ICC在病理学形态上可分为肿块型(最常见)、管周浸润型和管内型3种亚型。各亚型的病因机制、基因突变特征、生物学行为、影像学特点和预后均存在差异。目前除肝切除术之外,ICC尚缺乏其他有效治疗方法。因其发病隐匿,确诊时间较晚,导致切除率较低;又由于其侵袭性极强,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远高于肝细胞癌,患者的远期生存极不理想。
鉴于I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复发风险高,远期生存差,辅助治疗的作用备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