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创始人张义波,他先后荣获“中国好人”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“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”“第十一届母亲河绿色卫士奖”“湖北省道德模范”“湖北青年五四奖章”“荆楚楷模”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。13年前,他毅然辞去记者工作,回到大山深处秭归县水田坝乡马营村,自此扎根家乡13载,全心全意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年4月,张义波在校发起并创建“阳光家教社”,组织优秀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家教服务,张义波自己带头上门家教,并把自己打工挣的钱,作为家教社的经费开支,在他的感召下,阳光家教社教员迅速增加,仅他在校期间,先后有多名教员义务帮助多名孩子,累计提供6万余小时家教服务。因成绩突出,事迹显著,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把“阳光家教社”升级打造为集关爱留守儿童等一支综合性的“张义波志愿服务队”。该服务队以“传递爱心,回馈社会”为宗旨,广泛开展以督学、助学、环保、暖心、支教五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,覆盖受益人群余人次。自年起每年7月,都会有一群像他一样充满青春理想的志愿者,深入秭归大山,开展教育帮扶,传播志愿火种,指导马营红色教育基地建设,参与脱贫攻坚。他们就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。
13年深情陪伴
助力山区教育熠熠闪光
年7月,志愿者们来到秭归县水田坝乡,开启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。据当时受助学生郑红艳介绍,那时条件非常艰苦,教室简陋,志愿者们克服炎热和蚊虫叮咬等诸多困难,一心只想给孩子们传授更多的知识。郑红艳当时性格很内向,志愿者老师们总是喜欢点她回答问题。结束时,她居然作为领唱向大家表演展示了歌曲《明天会更好》。临走时,学生们紧紧拽着志愿者小老师,哭的稀里哗啦,不希望老师们离开,希望老师们明年还能再来辅导他们。张义波看着孩子们对知识无比渴望的眼神,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,他的眼睛湿润了,他哽咽着向孩子们承诺,明年小老师们一定会再来的。从此,每年7月,志愿服务队一批又一批的“张义波”追随张义波的足迹,走进秭归大山,开展关爱留守孩子志愿服务活动。
志愿者们轮流做饭
离别时孩子们的不舍
13年的坚守,累计有余名支教队员参与其中,帮扶学生余人次,郑红艳等余人考上大学。郑红艳受到了张义波志愿服务队的帮扶。年,她作为张义波志愿服务队的一员,又满怀热血与感恩回到家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。
郑红艳指导孩子作业
张义波与郑红艳交谈
13年赓续红色血脉
助力红色教育蓬勃发展
张义波在马营工作期间,充分利用马营革命老区丰富的资源,创办马营红色教育基地。探索出依托高校资源,走“红色旅游+教育产业+扶贫”之路,为水田坝乡红色旅游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年7月,马营红色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,基地现建设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平方,现展陈革命文物余件,革命烈士陵园1处,农耕体验区亩、军事拓展训练基地亩、教学生活区1处。三年来,基地共接待各层级研学团队近批次、人以上,创收万元,帮助老区群众销售农副产品50余万元。
举办剥玉米比赛
13年坚守初心
助力志愿服务薪火相承
13年来,一届届志愿者们奔赴秭归开展帮扶行动,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志愿火种从武汉传到了秭归。年秭归县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队,年水田坝乡成立张义波志愿服务分队,年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张义波志愿服务队成立,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活跃在屈乡大地,成为屈乡大地靓丽的风景线。先后投入关爱农民工子女、留守儿童,乡村振兴、环境保护、屈原文化传承、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五十余项。
看望退伍老兵
张义波辅导孩子作业
团队成员进行学业辅导
13年助困帮扶
助力乡村振兴蒸蒸日上
在投入志愿服务的同时,志愿服务队成员还积极主动参与解决柑橘销售的问题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拓展志愿服务实践新路径,通过调研特色农产品及本土产业,开展新媒体运营销售渠道培训,帮助水田坝柑橘种植户通过“最湖北”、校内的“校区乐购”等平台线上售卖脐橙,在解决柑橘销售问题的同时,培养农户的运营能力,教农民使用线上、抖音,力求“授人以渔”。水田坝乡王家桥村一组姜慧,种植脐橙8亩,之前都是靠贩子上门收购,在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,开始使用线上销售橙子,每年收入至少增加元。此外,利用电子商务中B2C模式,在淘宝网、抖音上开设专门经营柑橘类的网店,利用电商及市场营销的相关方法与技巧,以学校为传播中心,扩大影响范围,从而达到柑橘销量上的有效提升,助力群众增收致富。
张义波带领志愿者帮扶助困
志愿者看望当地老人
志愿者进行防电诈宣传
走访调研当地村民
合影留恋
“13年来,一届又一届武职志愿者们披着红马甲,行走在秭归大山深处,他们亲眼见证了秭归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,综合实力显著提升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、城乡面貌明显改善,大美秭归的振兴、蝶变和发展。
让我们的笑容,充满着青春的骄傲,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……”《明天会更好》这首歌曲一直在秭归大山回荡,他们与大山的约定仍在续写。
张义波和志愿者们在一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