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油,亲爱的宝贝

北京治皮炎最好医院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yufang/210403/8811252.html

她的出生给小芸增添了无穷的自豪。

这个孩子是漂亮的。她躺在婴儿床上,小小的,粉嫩粉嫩的小脸,樱桃红的小嘴,在透过窗子照进来的缕缕阳光中,显得那么有光彩,那么生机勃勃。她眯着还没有完全睁开的小眼睛,熟睡着。忽然,她咧开嘴角微笑了一下,好像做了一个什么绚丽的梦。

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刻。仿佛全世界已经不存在,仿佛小芸所有的痛,从来未曾出现过。她拥有的,只有美好。

之后,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小芸的心弦。她会翻身了,会坐了,会爬了,会走了,会叫“妈妈”了……小芸无一不小心翼翼地记录着,或用笔,或用摄像机,生怕漏掉她的每一个瞬间,生怕将来因年代久远而忘记。

她占据了小芸生活的大部分时光,然而小芸是那么地心甘情愿,那么地热情与期待。

那是一个“一切为了孩子,为了一切孩子”、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时代。所有的父母都会七十二变一般,吹着冲锋的号角,扛着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的大旗,毫不犹豫地、各尽其能地举着自己的宝贝,热烈而激情地奔跑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。各类早教、右脑、机器人、英语、艺术……的机构中,都挤满了狂热的家长们。

当然也包括小芸。

最开始,小芸乐此不疲地驰骋在去早教班的路上。早教的各类课程以及各种活动,上课期间使用的英语教学,唱的英文歌曲都让小芸耳目一新,还夹杂着一点对自己童年时代的怀旧与可惜,觉得自己绝对是被应试教育残害的一代人,除了填满各科卷子和练习册上的空,基本不被允许做别的事情。孩子能身处在如此轻松愉快的环境中,既丰富和拓展了各种知识,又愉悦了精神,陶冶了情操,自然而然地全面成长,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。本着这种思维方式与大行其道的“快乐教育”的耳濡目染,小芸自信而又坚定地忘记了,高考。

说高考远了一点,但是说上小学,还是很贴近的。

在上小学之前,小芸依次或者同时给孩子报了兴趣班,英语、绘画、音乐乐理、舞蹈、钢琴。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是小芸的梦想。

注意,是小芸的梦想。

然而,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小芸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,既没有书香门第的家世,更没有大明湖畔夏雨荷的满腹才华,她没有能力不让孩子参加高考,却做着女儿可能是紫薇格格的美梦,肆无忌惮地挥霍着女儿唯一的童年。

转眼间,孩子到了快上学的年龄了。对于上不上学前班的问题,小芸是持鄙视的态度的。对于那么提前就让孩子体验板板地坐在教室里,接受着一人硬灌五十多人书本知识的落后的教育制度,小芸说什么也不会答应的。何况这么聪明的孩子,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那么的强,难道还怕上学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吗?一年级的知识又没有多难。

就这样,小芸的宝贝女儿,继续快乐着、无忧无虑地玩耍着走进了小学的校园,开始了她人生新一段的旅程。

起初的学校生活,小芸还是很开心的。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家长,觉得跟着孩子的成长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事实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。原本准备紧跟老师每一个进度的小芸,却每天都不能完成任务。对于小芸认为很容易的拼音和口算,在宝贝女儿身上惨遭滑铁卢。拼音总是拼出错误的读音,口算极其的慢,慢到小芸从耐心指导,到强忍怒火,最后终于到了歇斯底里。加上识字量比较少和汉字书写的不规范。小芸渐渐地招架不住了。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的女儿,也从未见到过如此急躁的妈妈,自信心慢慢地消失,渐渐地也招架不住了。

情况真的是越来越糟糕,再这样下去,小芸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。于是,小芸开始向身边的过来人取经,查阅了一些亲子方面的书籍。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。

一、对“快乐教育”的误解。

快乐,不是任意妄为。在孩子小时候,小芸不肯让孩子受到一点挫折,凡事都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孩子,她太爱这个孩子了,她要让孩子尽情体会幸福。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,都会无条件满足。不管付出多少代价。所以,女儿拥有成堆的公主裙,成堆的芭比娃娃,好吃的、好玩的、好用的更是不计其数。

然而,在父母搭建的温室中长大的孩子,真的快乐吗?他们失去了探索的乐趣,失去了成功的满足,甚至失去了失败的懊恼。他们从不被认识真正的内心,却无休止地被迫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。他们渴望真正的认可和赞同,而不是空洞虚假的赞赏,更不是用无意义的物质填补情感的缺失。她们往往为了表达真实的自我,开始无理取闹,却仍然不会被真正识别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无法改变现状的他们变得自私、愤怒、叛逆。那时的父母再想改变和挽回,无疑是徒劳的。

那么真正的“快乐教育”,其实是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。比如,

当一个孩子,正在尝试着够一个他喜欢的玩具,他有权利享受够不到的挫折感。让他一直尝试着去够玩具而不去干涉他,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,绝不是代替孩子够到玩具再递给他。不管孩子是否最终能不能够到这个玩具,他的收获都是他的人生经验,都会帮助他成长。“快乐”的最终目的是成长,而不是单纯的“成功与失败”。“快乐”,是各种情绪的饱满,包括好情绪和坏情绪,而不是单一的,所谓的“喜悦”。由此可见,父母自认为的爱,是多么的残忍。

小芸明白了,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,自己给了她太多的干涉。给女儿建设的没有风吹日晒的童话王国,其实是一种虚假的自信与幸福,致使她在一个人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,信心受到毁灭性的打击。于是,产生了做事拖延,厌学,情绪低落,动不动就哭泣的局面。

二、造成小芸如此溺爱孩子的原因,是小芸对自己童年缺失的恶补。

小芸生长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。父亲是工厂的工人,母亲在生下小芸之后,就全职在家照顾小芸,直到现在。小芸小的时候,每当看到漂亮的裙子、美丽的洋娃娃时,非常想拥有它们。然而小小的她却极力地压制着自己的欲望,在无力的现实中,保持着理想。为了改变命运,努力地学习。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理想的高等学府,毕业后得到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,得到爱情,组成幸福的家庭。生活变得滋润起来,那么自己从小受过的磨难,一定不会让女儿再次经受。

小芸明白了应该正视女儿的真正感受与需求,把她当成另一个人,而不是小时候的自己。从而健康地发展亲子关系,重新建立女儿的自信。

三、对口号的盲从。

对于那些流传广泛的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口号,有的其实是某些商业的宣传,却造成了家长们的焦虑。从而盲目跟风,并没有看清真正的自己,十分不切实际。

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之后,小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。从女儿出现的问题的根本入手,真正了解女儿的情感和需求,慢慢引导女儿热爱生活、热爱学习。女儿渐渐开朗起来,成绩也慢慢上升,变得自信阳光起来。

看着女儿可喜的变化,小芸在心里默默地欢呼。

加油,自己!

加油,宝贝!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baibanguangwang.com/zzbx/2483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